涂山丰_三三、博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三、博士 (第1/2页)

    山丰於1997年2月进入复旦计算机系春季入学,成为一名博士生,导师是刘启长教授。山丰到复旦,研究方向与硕士相b,有了一点变化。以往的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其最终目标是理解自然语言,山丰觉得这个目标不太可能达到,因此想换一个更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山丰选择了文本存储与管理,即如何高效地存储文本和查询其中的数据,其本质是文本索引的研究。复旦是一所与北大类似的大学,要说区别,大致有:一、复旦食堂b北大强,虽然复旦学生同所有其他高校的学生一样,喜欢抱怨食堂的饭菜,但是,就山丰本人来说,北大食堂吃了七年,南航盒饭吃了一年多,复旦食堂相b之下,绝对又乾净又美味,而且品种挺多,总之,山丰非常满意复旦的食堂。记得有次在复旦国权路上的一家小饭店和几个同学聚会,和他们不一样,山丰好好地夸奖了复旦食堂,恰好旁边不远的桌上,坐着几位复旦食堂的师傅,他们听到了,过来很感激地跟山丰握手。山丰临近毕业的时候,在国年路上有一个复旦的机构「老年之家」,其实就几个中老年妇nV,她们也开始经营起了盒饭生意,每天只有一个样式,一个星期五天一共五个样式,但是每个样式做到极致,山丰尤其喜Ai吃他们做的红烧r0U,与山丰在广州遇到的盒饭,是天壤之别。那时山丰就在想:「如果山丰愿意留在这里,就是因为这份红烧r0U。」可惜,过了几年,山丰真的回到复旦,好像她们的经营不符合什麽规定,以後再没有了,复旦,甚至上海,再没有这麽好吃的红烧r0U了。二、复旦学生、老师b北大随和、普通,北大牛人太多,心气太高,说话口气很大,四川话叫「冲」,聊天很容易变成辩论、较劲,也许与北京的地域文化也有关系。

    山丰在研究生快毕业、快离开北京的时候,大便变得不通畅,山丰其实从小解大便都不太顺畅,现在想来主要是蹲坑不适合自己。不过也可能,与曾经的睡觉不好类似,主要还是JiNg神上的紧张,山丰那时不知道自己硕士毕业后,何去何从,山丰自小成绩优秀,觉得对家人、乡人,特别是对自己,有承诺,一定要有所作为,山丰不想让大家、让自己失望。到了广州后,变得更严重,山丰听很多人说,外地人到广东后,都有水土不服的问题,需要大量喝凉茶,或者经常煲汤,凉茶山丰喝了不少,但山丰不知道究竟多少才算大量,广东的汤,山丰不会煲,也没有那个条件。山丰记得当时还有一个很严重的症状,就是脸上长青春痘,山丰本科和研究生时期,青春痘不算多,到广州后,满脸全是。山丰到复旦读书,从北大到复旦,明显感觉到了一个相对轻松祥和的地方,所以,山丰也抱着一个疗养的心态,希望大便和青春痘都能够好转。而且到了复旦没多久,和组里上上下下的师兄弟们接触下来,发现自己条件不算差,他们能够正常毕业,山丰应该也没多大问题,因此对学业的担心少了很多,只要按部就班,听从导师安排就好。山丰其实人生只设立了一个目标,就是获得博士学位,并没有太高的学术追求,更没有成名成家的想法,想到自己很快就能完成这个目标,将来就是自由发挥,心里不仅是轻松,而且时时有些欢喜。不过,这个大便问题,一直到临近毕业,有个早山丰一年毕业的师兄,在浦东张江工作,刚刚买了房子,邀请同实验室的师兄弟去玩,当天山丰吃了很多,也在浦东当时空无一人的马路上走了很多路,回到复旦,就有了一次顺畅的大便,从此就慢慢改善了。现在回想,估计还是JiNg神压力得到释放,还有就是慢慢适应了上海水土,当时毕业基本无碍,博士论文的撰写也b较顺利。这种突然就好的情况,俞敏洪在他的访谈节目中也讲到过,他说自己小时候直到很大还尿床,突然有天不做这样的梦,就好了。

    初到上海,就对上海印象好极了,山丰住在复旦南区,相对的一个生活区,宿舍、食堂、活动中心等等各处房屋、道路都很普通,但收拾得乾净整洁,可以旧,但不会脏,也不会破,里面还有小的园林设置,感觉b在北京和广州的居住地方一下子高了不少意境。记得第一次写信,好像是给山丰弟,他看了来信地址松花江路2500号,就说,难怪大家都说大上海,门牌号都排到4位数了,提醒山丰回想了一下,以前住过的地方,好像门牌号没有超过2位数的。从松花江路2500号的门出去,就属於虹口区了,骑车不到10分钟,拐两三个弯,就到虹口商务中心,即一栋大楼,整个一楼都属於一家称为「易买得」的超市,这是山丰第一次在中国见到大型超市,乾净明亮的环境、异常开阔的空间,应有尽有的商品,品质都是上乘,价格还很便宜,这都是仅仅在国外电影中见过的场景,再次让山丰觉得上海的现代化确实胜过其他中国城市。

    复旦的博士宿舍通常是两人一间,山丰刚去的时候是一个人住一间,过了一个学期,搬进一位新入学的学生,他叫高益绩,当时他是合肥某个大学的教师记不太清了,约四十岁,在经济学院读博士,听他说他以前在复旦读过硕士研究生,回去工作后,再次回来读博士。周围宿舍的人都叫他老高。老高一来,就在自己床铺旁边的墙上,贴上胡适的照片和胡适的名言,「宁可鸣而Si,不愿默而生。」他以为胡适同乡为荣。老高另一个崇拜的人物是顾准,这是他本领域的一位先贤,山丰以前从来不知,後来也开始留心。老高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