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熹长安回望绣成堆5 (第1/4页)
赵熹坐着一顶轿子去了福宁殿。 从藩衍宅到禁中的距离并不长,没有仪卫净街,因为这是一次秘密的出行。轿子经过宫外的东华门坊,那里依旧马来车往、络绎不绝。 赵熹拉了拉轿帘,一股热腾腾的汤饼味就钻入鼻尖,不是甜或咸,是一种扎扎实实的温馨味道,可温馨的味道什么样?他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隆冬,持盈突发奇想带着他们摘梅花,五岁以上的皇子公主都被带到艮岳里,梅川上挤满了小孩子的欢声笑语。赵熹七岁,戴着毛茸茸的帽子在雪地里乱窜,奶妈保傅鹰抓小鸡那样看着他们,防止他们吃雪、扔雪球或者摔到雪地里去。持盈坐在半开的帷后,抱着暖炉,倚在毡塌上笑看,每个孩子都是毛茸茸的球,地鼠一样窜进窜出:“把梅花摘下来泡水,可以做梅花汤饼吃。” 他宣布他将亲自下厨,每个孩子只要摘满一碗梅花,就可以吃到由自己手摘的、父亲亲自做成的梅花汤饼。 顷刻间,稍微长得矮一些的梅花都抢摘完了,赵熹没抢够,只能踩着梯子爬上树去摘,雪簌簌从梅上落下,花与枝的缝隙间,他看到自己的三哥赵焕最先完成了父亲的任务,他捧着碗过去,很得意:“爹爹,我是第一个!” 持盈看了看他的碗:“你都没有摘满,重新来。” 赵焕说:“没摘满也是第一个呀!”他的一只手背着,此刻却掏出一条梅枝来,花儿簌簌落在持盈的裙上:“我给爹爹戴花,爹爹饶了我吧!”劲瘦的梅枝穿过皇帝帽上的玉巾环,太子赵煊终于摘满了一盆。 赵熹看见持盈接过赵煊捧过来的碗,语气惊讶:“怎么压实了?” 赵煊应该是愣了一下,赵熹听见他的声音慢了拍:“压实装得多。” 持盈哭笑不得:“装得多干什么,你能吃多少?这梅花苞都压裂了。”他就着碗指给赵煊看:“香都散了,怎么煮汤饼?” 低低地,赵煊说出他的补救措施:“臣再去装一碗。” 持盈说:“算啦,挑一挑也许还有没压开来的,爹爹也饶了你啦。” 赵煊就站在持盈身边,赵焕说:“可大哥没有给爹爹捎花枝呀!” 持盈回了一句什么?赵熹忘了,他只记得不能把花压得太实在,或许他可以学着赵焕去摘梅枝送给持盈,不行,这招用过了,有没有什么别出心裁的办法让父亲可以记住他? 为什么要让父亲记住他呢? 父亲是天、是地,是给予他一切的人,解决一切问题,给他所有东西。 他就在树上等啊等,等啊等。 等到连刚满五岁的meimei都在奶妈的帮助下摘满了一盆花,奶声奶气地跑到父亲怀里向他展示自己的成果。天色渐暗,持盈准备起驾回宫,可树梢上忽然传来一声呼唤。 “爹爹——” 赵熹攀在树上,拎着一个碗,可怜兮兮地喊他救命。 持盈显然没注意到树上还有一个儿子,甚至还确定了一下声音的方位,赵熹被侍从抱到持盈的怀里:“怎么爬的这样高?” 赵熹塞了一朵被揉得皱巴巴的梅花给他:“我看到树上有好漂亮的花,送给爹爹。” 他没有摘满一碗梅花,但还是得到了满满一碗的汤饼,原来汤饼是固定的,并不以摘了多少梅花为凭证。而持盈的亲自做饭无非就是亲自吩咐人每份汤饼里面要加多少梅花多少面粉,烹煮捞出又需要多少时间,算是他为这份饭点花了心思。 呼噜着汤饼汤饼,有一个弟弟说:“爹爹真厉害!” 持盈听见了,把他叫过来,细细地说自己有多厉害:“怎么?” 他说:“爹爹会用嘴做饭!” 大家都笑了。 福宁殿也到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福宁殿,赵熹惊觉自己快忘记父亲在时这里长什么样了。赵煊住进来以后,这里只剩下无穷无尽的书,漆架是黑色而非朱色,格调单一没有任何纹路,暗沉沉的隆冬,这里也没有生暖炉,有点冷,还好赵熹穿得多,毛茸茸的抹额围脖一裹,浑身上下都密不透风。 赵煊穿着红履袍,背对着他,站在一张巨大的舆图前,赵熹看见他枯瘦如树枝的手指点过舆图上的方位,流连不知落点。 听到通传声以后,他转过身来,赵熹看见了他红履袍的全貌,好像洗的次数有点多了,珍贵的丝织品经不起水泡,褪出一种黯淡陈旧的颜色。 赵煊免除了他的拜礼,在御案下为他设了一个座,让内侍搀着他去坐下。 走得近了,赵熹才发现整个福宁殿最有生机的地方:赵煊在案上,用小陶缸养了两条小鲫鱼,只是被书挡住了,非近看才能瞧见。 鱼尾甩一甩,一串涟漪漾开。 赵煊问他:“你好些了么?” 距离生产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赵熹感觉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都成了幻影,年轻的身体正在飞速修复一切:“臣好,蒙官家挂念。” 赵煊“嗯”了一声,这种寒暄和客套似乎离他挺远。他扶着椅子,坐下来:“天宁节的时候,爹爹曾传召韦jiejie,给孩子起了名字。” 赵熹心里知道,没有赵煊的准许,母亲别说把纸带出来了,连单独和持盈见面都不可能:“是,从‘成’字辈,起了‘成宁’‘成乐’两个名字。” 持盈的孙辈,除赵煊要继承皇位以外,儿子赵谌是单字名以外,其余都按“成”辈起名,不论男女。 赵煊颔首:“‘宁’‘乐’都是‘康’的意思,寓意也好。等过百天,我就下封诰的制书。” 这是认可了持盈命他还俗,让两个女儿以亲生的名义留在他身边,并进行正常的册封流程了。 赵熹心里舒了一口气:“臣拜谢官家。” 赵煊看了他一眼:“兄弟之间,不必如此。” 在寂静中,赵熹意识到那个夜晚父亲嘱托了母亲三件事:两个名字,还俗,还有——让他作为中介,劝导赵煊西幸——诸兄弟间,因你出使的缘故,他对你尚算亲厚,也许你的话他肯听。 离太原失陷已经有半个月,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