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赵瑗春心正是芭蕉叶5 (第3/3页)
西,至于另一只眼睛,他医不好。” 赵熹惊讶道:“左右眼睛有什么不同,怎么一只能医好,一只医不好?”他看向母亲眼睛上的白翳,安慰道:“天下神医何其之多,他治不好,总有人治得好,我上外头给你帖榜子找人去,你别担心。” 韦后说:“我拿一只眼睛看东西就足够了,另一只眼睛要拿来应誓。什么时候誓言兑现,什么时候我的眼睛就会好。” 赵瑗蓦然想起了那句人尽皆知的誓言:如果我不接少主南归,就叫我瞎了眼睛! 可韦后和赵煊的感情能那么深厚吗?哪怕这话是道君临死前托付给韦后的,说实话,韦后只和道君生了赵熹一个孩子,又能多恩爱呢? 但这誓言实在太着名了,赵熹估计也是联想到了这个,顿时色变,他放开母亲的手,站起来,也不忌讳赵瑗在旁边,冷笑道:“是我不接他回来,和你有什么关系?皇甫坦无能,治不好你的眼睛,故而信口胡说。你要是不信,咱们到固陵到爹爹面前去,看他愿不愿意为了赵煊让我瞎眼!要不是赵煊,事情怎么会……” 韦后淡淡道:“咱们平生许过的誓言这样多,不应允的只有这一件么?” 赵熹并不改色:“不管是哪一件,叫报应来找我!” 韦后不理会这话,她对赵熹招招手,赵熹跪在她的榻侧,头枕在她的膝盖上。 冷不丁,韦后问道:“成宁和成乐还会回来吗?” 赵熹面色如常,顿也不曾打:“她们马上就回来。你上次见她们,她们还小猫似的在襁褓里呢,现在都大了,成宁文静,成乐活泼,你肯定会喜欢她们的。就为了她们,也好好治眼睛吧,不然两个人站在你跟前,你一只眼睛怎么看的过来呀?” 他说完这话,就从母亲怀里坐起来,对着她笑,可韦后没有跟着他一起笑,而是把目光转向旁边站着的的赵瑗:“普安也去了,见过成宁和成乐了吗?眼睛是怎么回事?” 她和赵瑗的称呼就是这样生疏,连赵瑗的名字也不愿意叫。 赵瑗垂首道:“臣无状,一时碰在门上,坏了眼睛。两个jiejie臣都见了,如官家说的那样,愿大娘娘善保玉体。” 韦后问:“她们有哪一个喜欢你吗?你又喜欢哪一个呢?” 赵瑗愣住了,他看向坐在韦后身边的赵熹,赵熹和他对视,赵瑗的目力极佳,此刻却看不清他眼底的表达。赵熹自己明确说过要嫁一个女儿给他,要赵瑗做他的养子,再做他的女婿,完成尧对舜一样的举动,对赵瑗和对女儿都好。 可是。 就那么一瞬间,赵瑗摇头道:“臣事jiejie如亲姐,jiejie待臣如亲弟,并无此心。” 韦后也不生气:“那就是都不喜欢了。” 赵熹的声音响起来:“jiejie是我的女儿,他是我的儿子,‘父母同姓,其生不藩。’他两个都姓赵,还是不成婚了。” 其实,如果从父姓的话,这两个女孩子根本不姓赵,更退一万步说,就算姓赵,赵瑗和她们也出了五服,血缘淡薄到几乎没有,更何况这两个女儿若是要嫁给赵瑗,肯定会记给某个近臣勋贵,这些借口都很扯淡。 1 然而韦氏点了点头,她说:“你说得有理。” 她的目光看过赵熹,又看过赵瑗,忽然道:“我老了,这几天眼睛瞎的时候,脑子总想起旧时候的事,想你五六岁以前,总爱往你乔jiejie的披香阁跑。你乔jiejie疼你比自己的儿子更甚。当年,我和她约好要同富贵,如今她在北方无有还期,这是你们做官家的事,我一深宫妇人,无能为力,但她的家人已经南渡过江,我愿照拂。” 乔贵妃为道君生了七个孩子,荣耀门楣,父亲得封少师,母亲得封诰命,大难以后一家都南渡而来,赵熹对他们多有封赏,难不成还要些别的什么吗? “你乔jiejie的母亲郭夫人,是太祖皇帝爱将郭忠武的后人,当年她带着乔、郭两家,跟随你隆佑大娘娘南渡,全家百口无一伤亡,可见其魄力风范。去岁我生日时,曾传见乔、郭二族,见郭瑊有个女儿如普安一样的年纪,举止有度,进退得宜,心里想着,不如为他们小儿女拴一桩婚事。” 赵熹没有说话,韦后继续加码:“乔家非勋贵之族,可郭家是毓秀名门,是真宗皇帝章穆皇后的族人,郭家这个女儿,配普安岂不合适吗?”她跳过赵熹,直接问赵瑗:“普安,你看好么?过几日,我叫她进宫,你可在屏风后看她。” 赵熹说:“普安还小呢。” 韦后笑一笑:“他的生父已经去世,生母又在秀州,身边唯有你一个长辈,今年他都十八岁了,小什么?你还不为他成婚,外面人怎么想?知道的,说你要为他好好相看;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故意拖着不叫他成家成人,耽误这一个好儿郎呢。” 赵熹动了动嘴唇,不知是打断还是别的什么:“娘……” 韦后好像耳朵聋了那样,并不理会赵熹的呼唤:“就这样定了吧,过几日我把小郭娘子叫来给普安看看,你要不要过来?看看自己的——”她咬重了音:“儿媳。” 郭氏的身份太完美,几乎找不到反驳的借口,她的家世完全符合做郡王夫人乃至于皇后的要求,更何况,韦后不喜欢赵瑗,如果赵瑗能娶一个和韦后关系匪浅的人做妻子,那真是再完美不过了。 1 拒绝,是不恰当的。 赵瑗下拜道:“大娘娘天恩美意,臣感怀在心,终身不忘。然而臣不能娶。” 韦后一愣,目光竟然看向赵熹,又转回来,这一次她对赵瑗出乎意料的有耐心:“你若是心中已有心仪女子,但要家世清白,大可以说出来,我为你们指婚。” 赵瑗说:“臣心中只有……” 赵熹失色,竟然站起来打断他:“瑗瑗!” 赵瑗说:“北伐。” 赵熹站在那里,少顷,他面色一转,坐下来,拍着韦后的手:“娘今日见了否,这儿子有大志,我多次给他找新妇,他都说这话。”然而他的胸膛竟然不断地起伏,过了一会儿才道:“不驱虏,不成家,您瞧他那孩子话。” 赵瑗下跪叩首:“愿大娘娘成全。” 韦后一时没有回答他,目光审视:“十八年前你方将出生,这志向何以如此坚定?金贼势锐,难道一日不除,你一日不成家么?” 赵瑗说:“是。” 1 韦后站起来,她一只眼睛还瞎着,试探着向前,赵熹连忙搀扶起她。最后,她走到了赵瑗面前:“好孩子……”她的手抚摸过赵瑗的脸颊,与他对视。 赵瑗知道自己不讨她的喜欢,向来不在她面前多说话,唯恐招致厌恶,让赵熹难做,那是他第一次看向这个传奇的女人,她看起来并不讨厌他,反而眼里有着一点泪花。 “你从五岁起被官家养在膝下,可名分一直不定,是我的过错啊。”她对赵熹说,“今天,就当着我的面,承我的话,九哥,你真正认他做儿子吧,再挑一个吉日正式过继,定下父子的名分。” 从五岁进宫开始,赵瑗只有一个任务:过继给赵熹。 十三年,这是赵瑗第二次这么接近这个目标。 第一次,由岳展提出来,被赵熹拒绝了。 第二次,就是现在。 一秒,两秒,三秒……他听见外面传来一道钟声。 可赵熹还是没有说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