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赵熹长安回望绣成堆9 (第3/3页)
:“姐儿是劳累导致体虚,再加上冬日寒冷,夜间邪气入侵,受了风寒。这个年纪最要休息,不可任由她玩闹。” 她很乖,根本不吵着闹着要玩,只是一路上车马隆隆,哪来那么多康庄大道好走?成人坐这么久的车都受不了,更何况婴儿? 乌珠的话挺客气:“那怎么治呢?” 老医生摇摇头:“若是成人,几剂药下去即可;可姐儿这么小,如何吃得药?只能试着多休息几天。” 乌珠说:“要马上就好。” 老医生不满:“即使是成人,也没有马上好的道理——索性去拜神吧!” 迪古乃说:“看来汉人医病和咱们差不多,生了病就去拜拜。” 对于他一个小孩子,老医生挺和蔼:“风寒是邪症,驱邪即病除,这是对的。若要孩儿速好,即到磁州去拜崔府君,此乃御封正神,只要献上一只乳羊祭祀,求得府君庇佑,孩儿不日就能痊愈了。” 乌珠看了医生一眼:“去磁州?” 赵熹的心狂跳,忍不住道:“咱们在汤阴的时候,不是曾遇见一对夫妇带着羊,给他们的小孩儿看病吗?” 1 乌珠没有表示:“再找一个医生来。” 他不信? 赵熹手心出了汗,哪一句话说错了吗?他低头,手上推动成乐的摇篮,老医生被士兵请了出去,门被关上。 摇篮晃到第三下的时候,院子里响起了一声惨叫。 赵熹抓紧摇篮:“什么声音?!” 迪古乃哒哒哒跑到窗边,推开窗户:“四叔,血都溅到窗子上了!” 摇篮不动了,被赵熹死死抓住。 下一个医生,背着他的药箱,来到了寝阁。 乌珠开门见山:“婴儿,风寒,不喝药,不休息,怎么快好?” 这次的医生是个中年人,他的头发浓密乌黑,可神情惊恐,也许院子里的尸体还没有收走:“婴、婴儿吃不了药,也没办法休息,就、就只能去庙里求神仙保佑,也许一夜就好了……” 1 乌珠神色不改:“哪个神仙灵验?” 医生说:“磁州的崔、崔府君,是保佑小孩的正神……” 迪古乃呵呵笑道:“呀,这个崔萨满真灵呢。” 乌珠说:“你走吧。” 医生后退出去了,赵熹大张嘴巴,中年人的尖叫被他吸进了喉咙里。 很快,下一个医生又来了,非常年轻,迪古乃“噫”了一声,很不信赖他的医术。 乌珠问他:“哪一个庙里,求小孩子平安最灵?” 年轻的医生说:“磁州的崔府君,是护国显应王,最爱孩童。” 乌珠说:“你走吧。” 年轻的医生后退、后退,到门槛前,转身,赵熹尖声道:“你给孩子积点德吧!” 1 乌珠站起来:“走吧。” 整装待发准备往西走和完颜宗翰会合的队伍收到了新的指令:往北去磁州。 宗望、宗翰都要渡河了,再往北去干什么? 可车马辘辘,院子里躺着两具尸体,还有几个血脚印,赵熹抱不动女儿,被侍从搀扶上了马车,王云过来见他,赵熹颤抖着嘴唇,吐出两个字:“崔杼……” 乌珠把两个女儿送上车,又过去扶他:“崔杼是崔府君的名字吗?” 他的神情如常。 崔府君叫崔瑗,崔杼是弑君者的名字! 崔杼杀死国君以后,太史如实记载:崔杼弑其君。于是崔杼就把他杀了。 太史的弟弟进来,继续记载:崔杼弑其君。于是崔杼也把他杀了。 太史家还有一个孩子,他进来,接着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就没杀了。 1 南史氏以为太史家要死绝了,抱着写好“崔杼弑其君”的竹筒过来,听说太史家有人生还,就回去了。 王云面不改色:“是的,崔杼是崔府君的名字,府君是尊称。”他在背后托了赵熹一把,赵熹终于跌进了车里,迪古乃抱着书走进来,他今天穿了一件红绸黑边的深衣,照样戴幞头,只是幞头下面溜出两条松垮的小辫子,系了细细的铃铛坠。 “九大王。”他很关怀地问赵熹,“你还能教我读书吗?我喜欢你们的汉学,想做一名学者。” 乌珠说:“……我来教你。” 迪古乃很无情地指出:“可是你不认字。”他看向赵熹:“我在燕京的时候,听过人家唱一首歌,觉得很美,但一直找不到它叫什么,我背给你听,你能告诉我吗?” 似乎笃定赵熹会回复他那样,他背,不,唱了出来,有一点走调,因为断句不太好。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望海潮》。” “什么?” “这是柳三变的《望海潮》。”赵熹揉了一把脸,“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1 “是的,是的,就是这么唱的。我喜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是哪里?” “钱塘。” “钱塘真那么美吗?” “我没去过。” 迪古乃不信:“你怎么会没去过?”他看向赵熹发白的嘴唇,乌珠反复摩挲着他僵住的手,“九大王,你的脸色好差,是因为见了死人吗?钱塘这个地方我听过,你阿爹在那里运大石头,有一个叫方十三的人不愿意,还刨了你们宰相的祖坟,你阿爹以这个作借口,一直不肯帮我们打辽国,明明是约定好的,他总是耍赖。——你没有帮助你阿爹杀方十三吗?” 这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好像又不久,一场动乱而已,花石纲被迫停了,关赵熹什么事?汴梁、汴梁,汴梁的天,汴梁的地,汴梁的笼子一层层罩着他。 但他听懂了这个孩子的意思。 见了两个死人你就怕成这样啦?更多的人死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呢!尸体堆堆叠叠、叠叠堆堆,一层垒着一层。 重湖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