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_325.定封地,凭本事来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25.定封地,凭本事来要 (第1/2页)

    赵思礼进宫见朱允熥的消息传到东宫后,引起了朱雄英的无奈,要给自己亲弟弟封藩地,朝廷上下怎么都动起来了。

    近日来,朝中有不少官员不断给朱标上奏,甚至还选中藩地进行商议。

    赵思礼买了许多酒rou,犒劳请客其他官员,不但如此,很多人还开始传言说朱允熥的封地要在江浙之地。

    自古以来,皇子大了,分封藩王是常事,但是要江浙之地,这朱雄英肯定是不能忍的。

    无论这个人是谁,哪怕是自己的弟弟。

    天潢贵胄,皇室之中,有时候就是这么利益分明,你的宽容善良,很可能会在之后或者子孙辈里出现叛乱,必然少不了的事。

    自他将周乾这个名字改成朱雄英之后,有些事情就变了,不能说他不讲良心,不念兄弟情。

    只能说,在其位谋其职。

    朝中对朱雄英的评判,是分成两拨进行的,一方认为皇太子从民间回来屡创奇迹,实乃大明储君之姿,说他是天上的文曲武曲星转世。

    储君就是储君,多年不曾回宫。

    仍旧可以叱咤风云。

    朱雄英也因此收获了许多粉丝。

    军营里,北方各府,百姓之中,粉丝各地都有拥戴他的,甚至还有人把皇太子的经历写成了话本流传。

    就连朱雄英在北方和百姓一起下地种田的事情也被编写进去,加上民刊月册上面的描述,以及京城外成千上万亩的培育基地。

    让江湖人士以及许多百姓对他深信爱戴。

    有些百姓以收藏他的画像为荣。

    但是皇太子朱雄英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家也只能就此作罢,但是热爱与拥护不曾减少。

    江浙一带曾经亲眼见过皇太子为他们除倭寇的事,还编成了戏本,到处传唱。

    但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朱雄英心狠手辣,怼御史,杀忠良,是个不折不扣的狗东西。

    如今几个弟弟该封藩王,他却迟迟阻挠,没有三纲五常之德。

    …………

    皇宫,一处偏殿中。

    “岳父,大哥我了解,他不可能把江浙之地给我的。”朱允熥坐在赵思礼面前,有些没底气道。

    赵思礼吹着茶杯的叶沫子,漫不经心的说道:“三殿下,今日不是老臣挑拨你与太子的兄弟情谊。

    实话啊,在我看来,你这个大哥口口声声说你是他最亲的人,可是他连大明朝一个府都不舍得给,多次在陛下面前阻挠,实在没有半点儿兄弟情。”

    朱允熥叹息道:“大哥说了,江浙之地他有其他用,日后也是航海启程的重地,不能耽搁大哥的雄图大业。父皇也是这么与我说的。”

    赵思礼瞥了他一眼,淡淡道:“雄图大业亲还是兄弟亲,他能看着你的妻儿拥挤在一处大殿。

    而他,那整个东宫,养三个女人都宽敞的紧,何时想过你。”

    听到这里,原本无奈的朱允熥心里也刺痛了下。

    不等他反应,赵思礼又道:

    “难道殿下您想让孩子们今后没有藩王爵位,没有朝廷俸禄,让这一脉没落下去吗。”

    赵思礼说的老泪纵横,让朱允熥又觉得自己十分凄凉。

    皇爷爷对他不甚喜欢,父亲对他也是淡淡的。

    他已经受够了这种,其中滋味更是难以和旁人说,又怎会让自己儿子也走如此老路。

    朱允熥迟疑片刻,道:“岳父待我如亲儿,我待岳父也如此。今日说到这份上,我这就去和大哥说。”

    “为何不找陛下?”赵思礼想了想认真道:“陛下健在,难道太子殿下想要一手遮天,心怀不轨!

    封藩一事,原本就是陛下与大学士等人商议,如何轮到太子殿下,他南北的军校和制造局不管了,又来插手藩王封藩之事?”

    朱允熥心里烦躁。

    赵思礼道:“三殿下,太上皇一个人住着,难免孤独,殿下无事就过去多陪陪,好好的孝顺太上皇。”

    转弯过去数月。

    朱允熥听从赵思礼的话,接下来的日子隔三差五跑去看朱元璋。

    与此同时,朱雄英也会在不忙的时候过去看看自己的皇爷爷,但多数时间都是晚上。

    ……乘着月色,凉风鼓动衣袍,手里提着些烧烤器具的朱雄英一路大步向前走。

    很快便来到一座安静的大殿。

    大殿四周种着菜,还有几根爬山虎围着青砖缝隙扎根,这是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

    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隐约看得出是菜园二字,马皇后离世多久,这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