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_第192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2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1) (第1/1页)

    等到第三天的时候,别管是百姓干活,还是臣子处理政务,脑袋都像是待不住一般,没一会儿就抬头看看天,只觉得等待的时间实在难耐。

    千万个脑袋时不时的抬头,俯瞰时还怪壮观的。

    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天幕今天出不出现?

    林书没有玩心态,准时准点的出现了。

    【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老祖宗们的挂念太过沉重。

    还是说一声啊,咱们不是来上班的,每天打卡的话心情可是会受影响的,而且大家也别把自己绷得太紧。

    单休是必须的,双休是努努力达到的,打工人永不妥协。】

    “……”

    很熟悉的感觉,很法,就是不太懂她突然的激动从何而来而已。

    不少人念着双休和单休,想到一旬休息两日,觉得天幕有些时候还真是单纯。

    林书知晓他们的想法才是无奈,她的单休和双休可和他们不一样,一群人以旬作为周期都觉得仁慈,很多人更是全年无休,这身体素质难怪活不长久。

    虽然寿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回到正事上,俗话说得好啊,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一直到咱们上个世纪,也不过是几十年时间,这个问题都一直困扰着咱们。

    我们这里往上捣腾三辈,那也都是吃过缺衣少食的苦。

    从古至今,粮食都关乎着朝代的兴亡、百姓的命运,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农”。】

    百姓茫然,并不知晓他们干活有什么可讲的。

    可想到之前天幕泄露的粮种,一个个又打起精神来,如果是讲这些,他们很感兴趣。

    帝王将相倒是明白重点来了,记录官无须吩咐已经做好十足的准备,天幕还真是怪贴心的,昨天还叫人休息一天,看来今天是个大活。

    【咱们老祖宗伺候粮食那真是和伺候家里的祖宗不差,精耕细作四个字就代表了一切,可哪怕如此,还是得看天吃饭,所以我们的农业又有天人相参的说法。

    咱们真正的老祖宗可不知道农业,主要是以采猎为生,后面才是培植植物和饲养动物的农业经济。

    那咱们是怎么从采猎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呢?】

    看到熟悉披着草裙的人,众人面色都有些僵硬,实在是日后都没法面对猴子了。

    别说,这段时间街上猴子杂耍的都看不到了。

    卖艺的人:以前还不觉得,现在把猴关着总觉得心虚。

    【其实就是人口的增加。

    一方面是长期采集狩猎会得知一部分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另一方面是人口的增加会叫采猎食物无法满足。

    我们古代神话体系中的巢氏、燧人氏、庖牺氏和神农氏传说,里面也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细节。

    比如说有巢氏在树上栖息,采集果实为生;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教人捕鱼为食;庖牺氏发明网罟gu,主要从事渔业;神农氏那更是农业鼻祖啦,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说。

    我们愿意去相信这些美好的神话,但事实当然不可能是如此,这些功劳并不单单属于一个人,是属于历史长河中人民的集体创造。

    还有咱们后来皇帝加的一些修饰,剔除掉外在的修饰,咱们也能看到采猎经济几个发展的阶段。】

    “居然还有这么多的神话故事?咱们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

    “你能知道什么啊?字都不认识。”

    被怼了的人也不恼,还笑呵呵的,“居然还有专门讲咱们种地的神话,可真是神奇。”

    在他们的想象中,神话应该是虚无缥缈的,和农业扯上关系,还怪接地气。

    读过书的人自是觉得每次天幕的角度都好奇怪,又怪有意思的,在读这些神话的时候想到的居然是农业发展。

    还别说,可真是很有意思的角度。

    【采猎就代表只能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完全受自然限制,当时的状态就是‘饥则求食,饱则弃余’,无法形成定居,其实游牧民族就有些类似,牧草的缘故导致他们随着季节改变迁徙地。

    农业则是通过人工干预增值天然产品,达到稳定的剩余。

    不过放在古代,咱们老祖宗好像也没什么稳定的增值,还是得看天吃饭,但比起住山洞的祖先,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百姓:“……”

    不用解释那么多,我们知道你在同情我们。

    说起来他们其实没觉得那么不甘心,本来想要的就不多,起码现阶段的目标还在吃饱穿暖不饿死阶段,不会觉得一年到头家里粮仓都填不满有太多的抱怨。

    没办法,环境使然。

    【我们的农业虽然也受到外来的影响,但从咱们考古中能发现,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独立起源。

    农业确切来说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截止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数据,新时期的遗址有7000多处,黄河长江边上是最多的。

    也能理解,住的地方总得有水源,当时又没有打井技术,总不能真大早上起来收集露水。】

    他们不懂天幕的笑点,只是瞧着那几千处被翻出来的遗迹,有些感慨。

    没有在第一时间再去斥责后世不尊重,主要是前面麻木了,斥责又如何,人家该挖的都挖出来了。

    “上面的河北是咱们这里吧,我祖祖辈辈在这生活这么久,都没看到过这些。”

    “谁没事会去挖啊,自家的地都打理不过来。”

    最主要的是没价值,不值钱。

    他们又不考古。

    【说中国和世界其它农业起源不同,正是通过这些遗址的发现。

    比如说,种植方面中国北方粟黍南方水稻,和西亚种植大麦小麦不同,和中南美洲中马铃薯、倭瓜和玉米也不同;

    在畜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畜禽是猪、狗、鸡、水牛,还是最早养缫sao丝的国家,西亚养山羊、绵羊,中南美洲养羊驼。

    ……

    原始农业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哪怕是九千多年以上的农业遗址也有发现,而西亚地区已知最早农业遗址距今九千年左右。

    就按照这个时间来算,咱们国家的农业绝对是本土起源,不可能是舶来品。】

    “我们种地那么多年,怎么就成别人的呢?”

    虽然不知道争这个有什么意义,但还是很生气。

    “就是,咱们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谁啊,干嘛执着于把被人家的历史套进自家啊,这不是背祖忘宗嘛。”

    本来还以为平平淡淡的当学习知识来,没想到居然连这种东西都要套在他们的历史上,这是干嘛啊?

    一个个祖上又不是没有富裕过。

    林书:欸嘿,那还真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