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_第88章 北京保卫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8章 北京保卫战 (第1/2页)

    【土木堡一战,比起损失的大军,叫大明伤筋动骨的却是将领武勋集团的团灭。

    虽然文官死得也不少,但并不是谁都是霍去病,武将基本上都是一战战在沙场打拼出来的,经验主义那么就是下一个纸上谈兵。

    也先逮着朱祁镇这条大鱼一路跑到京师,而京师这边也已经达成一致,由于谦全权负责,誓不弃都而逃。

    京师保卫战被誉为再造大明之战,毕竟若是功败,那么北宋就是最好的例子。】

    北宋已经麻木了,怎么着不是他们家还免不了被一直拉着说啊。

    林书倒不是故意挖苦,只是很多时候忍不住把这一战和北宋做对比,二者还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只不过大明这次是正面例子。

    也造就了于谦的千古名声。

    朱元璋严肃的看着天幕,朱祁镇那王八羔子在他眼里已经是个死人,天幕的口气,这于谦肯定是指挥赢了。

    他就想知道于谦到底是如何赢的。

    朱棣和他还真不愧是父子俩,只不过他这边已经着手找于谦了。

    【于谦一介文臣,可勇气和担当却是佼佼者。

    前面朱祁镇带领大军出发导致辎重大量损失,北京武库军备缺失,于谦首先命作坊加紧生产,然后命人从南京武库走水路将武器运到京师,最后还直接派人土木堡战场把遗留的武器捡回来继续用。

    嗯,咱们于少保不得夸一句勤俭持家啊!】

    优秀的臣子可不是单纯的迂腐和偏科,本来大家都对土木堡心有余悸,他是什么都不要在意直接实用主义者。

    【第二便是粮草问题。

    当时在通州储存了大量的粮食,本来它就是作为南方对京师粮食补给的交通枢纽。

    许多人都怕到时候便宜了瓦剌,于谦不管其它声音,官府组织,动员官兵家属、百姓自备车辆运送粮食。

    同时对运20石粮食的人员进行奖励,极大的激发百姓的热情,军民同心,都在为保卫京师努力着。

    而充足的粮草极大稳定了军民的心,毕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嘛。】

    百姓连连点头,他们不懂什么打仗的策略,但明白,粮食给他们的安全感。

    就像是有钱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地,地和粮食就是平明百姓最大安全感的来源。

    其他人同样赞成,不管如何,于谦一方面在京师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在这个过程中将惶惶人心安定下来。

    军民一体,起码势头上,大明就充斥着nongnong的战意。

    只有赵匡胤忍不住生闷气,怎么人家就能乖乖的叫臣子全权指挥。

    当皇帝不一定要你聪明绝顶,但是得有自知之明啊。

    【当然,打仗最终还是得靠拳头,前面只能说是后勤保障和安定人心。

    朱祁镇真就是个嚯嚯,于谦只能紧急抽调等地的兵马,亲自上阵cao练,整治军纪提升战力。

    对于于谦京师保卫的兵力说是22万,但这里面的水分可想而知,抽调兵力是在八月份,打响是在十月份,九月份就得整编完毕。

    能在这个时间点赶过来的军队,大致是北直隶的卫所军、河南的备cao军和山东的备倭兵,加上北京城内老弱病的五六万人马,于谦手里可以调动的人马应该也就是十五万左右。】

    听着是很多,但这些都是于谦仓促之间调度而来,而且北京城门又不是一个,哪一个失守被瓦剌攻进来都是民不聊生。

    再说,那么点时间,军队的战斗力还有待商榷。

    【对于瓦剌的来势汹汹,于谦采用背城决战的策略,将大军置于九门之外,重兵设伏,把北京城当作营地,用主动出击代替固守。

    于谦一人调度十几万大军于九门,眼观八方,分调援军,决定和瓦剌于北京城下一决死战。

    大明皇室将全权交给于谦,死守北京。】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于谦倒是大胆,如此情况还敢主动迎击,做得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